湖北省妇幼保健院
你好,刚怀孕,如果准备生育的话,建议做好孕期的保健工作,注意补充叶酸,在饮食上要适当加强营养,多吃蔬菜水果。注意休息,避免剧烈运动,妊娠前三个月要避免性生活,也要远离辐射,不要做CT、X光等检查。怀孕后要避免用药,实在有用药需求,要在医生指导下适当用药。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,要定期做好产检工作,确保胎儿的发育正常。
浏览(123689)2019-06-26 20:01:55
你好,在妊娠后期出现腿痛,一般考虑是缺钙所引起,由于胎儿对钙元素的需求日益增多,因此孕妇很容易因为钙质流失增多而出现低钙血症,从而导致小腿抽搐性的疼痛,这种情况可以饮食补钙,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片。当然也不能排除腰椎间盘突出、筋膜炎、静脉曲张、着凉等因素所引起的疼痛,因此建议到医院检查后再进行适当的处理。
浏览(10788)2019-06-26 20:01:11
你好,呕吐是妊娠早期一个常见的反应,对于这种情况,可以先从生活层面进行调整。在饮食上,建议每餐吃少一点,但是一天要吃多次,也就是少食多餐,既可以减轻消化负担,也可以摄取足够的营养,在食物的选择上尽量保持清淡,可以多吃蔬菜水果。另外在孕期也要注意放松心情,可以经常散散步、做做操。如果孕吐很厉害,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一些B族维生素来缓解不适。
浏览(43029)2019-06-26 20:00:43
你好,在怀孕的中后期,由于子宫明显增大,压迫到下腔静脉,影响了下肢的静脉回流,再加上孕妇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,影响了水盐的代谢能力,因此很容易出现双下肢的水肿,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。这个时候要注意休息,坐位或者卧位时可以稍微抬高下肢,还可以请家人帮忙轻柔地按按摩。另外也要警惕妊娠期高血压、低蛋白血症、孕期营养不良等因素引起的水肿,因此建议先到医院做一个检查比较合适。
浏览(1772)2019-06-26 20:00:15
你好,刚怀孕时要注意休息,不要熬夜,不要剧烈运动或做重体力劳动。在饮食上要适当加强营养,选择清淡且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,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,放松心情,可以经常到户外散步。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的物质,比如容易引起过敏的动物毛发等,要远离辐射,不要做X光、ct等检查,生活中也要尽量远离微波炉,少玩手机和电脑。
浏览(187580)2019-06-26 19:59:45
你好,ct检查有一定的辐射,如果在孕早期接触这种辐射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,因此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讲,很多人也主张终止妊娠。但是临床上也认为,只要没有照射腹部和盆腔,对胎儿的影响是不大的。因此对于这种情况,建议你不用过于担心,做好孕期的产检工作,密切观察胎儿的发育指标,如果没有异常,也是可以保留的。如果有发育异常,还是需要终止妊娠。
浏览(112869)2019-06-26 19:59:13
你好,用醋测怀孕是一种民间的土方法,没有科学依据,不建议采用这类方法。目前检测怀孕的方法有很多,也比较方便。如果有正常的性生活,然后月经推迟一周以上,可以去药店购买早孕试纸进行检测。当然更准确的检测方法是到医院进行妊娠试验,包括查尿HCG或血HCG,怀孕40天左右也可以通过B超检查来确定。
浏览(191962)2019-06-26 19:58:39
你好,在哺乳期意外怀孕,这种情况还是要慎重处理的,因为母体的子宫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修复,此时妊娠对胎儿和孕妇来说都存在一定的风险。如果前次妊娠是剖宫产的孕妇,由于意外怀孕的间隔时间比较短,建议到医院终止妊娠,以免发生子宫破裂等问题。如果前次妊娠的顺产的孕妇,这种情况可以继续观察一下,如果孕妇的身体能够耐受,而且胎儿发育良好,那么也是可以继续妊娠的,不用过于担心。
浏览(16957)2019-06-26 19:58:10
你好,孕酮是卵巢黄体分泌的一种激素,是评价胎儿发育的指标之一。在怀孕初期孕酮值偏低是一个很常见的情况,由于孕酮值偏低容易出现先兆流产或是胚胎停育的情况,因此临床上还是比较重视的。但是仅凭孕酮值不足以说明问题,还应结合B超等产检结果。如果胎儿是正常的宫内妊娠,并且发育指标正常,在孕酮值偏低时可以适当补充黄体酮。如果胎儿不是正常的宫内妊娠,补充黄体酮也没有作用。
浏览(96852)2019-06-26 19:57:41
你好,怀孕期间由于激素的变化,因此是比较容易出现妊娠斑的,这种情况等到产后,身体调整过来后,就可以逐渐消退了,因此不必紧张。平时做好防晒保湿工作,适当多吃黄瓜、绿豆、西红柿、柑橘等食物,有助于防止妊娠斑加重。如果你觉得很丑,一定要处理的话,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一些外用的美白中药或维生素C等,尽量不要内服药物。
浏览(23037)2019-06-26 19:57:10
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妇产科
个人简介:擅长优生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,胎儿超声(B超)检查,围产医学及疑难危急重症,高危妊娠的诊治及处理。
肖军主任医师
齐铮主任医师
黄磊副主任医师
黄凤华主任医师
施震副主任医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