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大全 - 中药材天地网!

生地图片_生地的功效与作用

>清热解毒药 admin 2014-03-27 22:14:00

生地图片

生地

生地中药图

生地为常用中药,《神农本草经》列为上品。

别名:生地黄。

来源: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怀庆地黄的干燥块根。

产地:主产于河南省、温县、博爱、怀庆、武陟、孟县等地。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。

性状鉴别:呈不规则的块状或长条形,纹锤形,全体扭曲皱缩,大小不一,直径1~5厘米,长5~15厘米。每支重量10~125克。表面灰棕色,多皱褶及沟纹,粗糙。质地致密,断面紫黑色或乌黑色,油润有光亮。气微 香,味微苦甜。

以肥大,质致密沉重,断面油润,紫黑色者为佳。

主要成分:含量地黄素、梓醇、多种氨基酸等。

功效与作用:1、止血:动物实验证实,生地的提取物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,可见中医在止血方剂内应用生地是有根据的。

2、强心、利尿:对衰弱的心脏,其强心作用较显著,主要作用于心肌。由于有强心、利尿作用,故有助于解热。

3、降血糖:作用显著,能抑制实验性高血糖,也能使正常家免的血糖量下降。

炮制:1切片;2炒炭。(炒至起鼓枯松)

性味:甘、苦、寒。

归经:入心、肝、肾三经。

功能:滋阴、凉血。

主治:阴虚发热,热病伤阴,烦渴、骨蒸,斑疹,吐衄下血,妇女月经不调,胎动不安等症。

临床应用:1、用于温热性疾病。有舌绛、口渴、便秘、睡眠不安证候的,可用生地配玄参、麦冬等清热,方如增液汤。所谓增液,并不是真正能够增加体液,只不过是通过清热而使体内水分消耗减少,譬如釜底抽 薪,去掉了热源,水分蒸发自然减少。

2、用于治疗血热而致的出血。治吐血、衄血,可配茅根芦根;治尿血,则配木通车前子;治痔疮出血,可配槐角地榆,方如凉血地黄汤。但如血证因阳虚、气虚引起,或因出血两致阳虚、气虚,则不宜用生地。

3、用于治疗阴虚内热。在养阴清热方剂内,生地常不可少。一般配鳖甲地骨皮知母等。治疗阴虚所致喉痛(慢性咽炎),可用生地配甘草薄荷山豆根等。治疗阴虚火旺所致的大便干结、习惯性便秘,可用 生地60g煎水饮,或加瘦猪肉60~120g同煮汤服。

4、用于治疗“血热”所致的皮肤病(荨麻疹、湿疹、皮癣等)。配蒺藜白鲜皮防风等,方如生地消风饮;或单用生地,每日90g,煎成300毫升,分1~2次服完。如为“血热”所致的疮疤, 则用生地30g,夏枯草15g,水煎服。

5、用于治疗糖尿病。以生地配天冬杞子等为基本药,再随证加减。

6、用于治疗风湿性、类风显性关节炎。用干生地每日90g加水600~800毫升,煮沸约1小时,滤出药液约300毫升,分1~2服完。可使疼痛减轻、肿胀消退。

使用注意:1、生地性凉,用于清热凉血;熟地性温,用于补血滋阴;故虚寒者用熟地不用生地,有熟者用生地不用熟地。当清热而又要照顾体虚时,可生、熟地并用,方如百合固金汤(治肺痨咳血)、当归六黄汤 (滋阴清热、固表止汗,治阴虚发热盗汗,唇燥心烦)。

2、生地多服会影响消化功能,为防其腻滞,可酌加枳壳砂仁。对少数有胃肠道反应(如腹痛、腹泻、恶心)的患者,要用间歇用药法,以减少副反应。

3、气血虚弱的孕妇,或胃肠虚弱、大便稀烂者,不要用生地。

用量:9~30g

处方举例:1、增液汤(《温病条辩》):生地24g,玄参30g,麦冬24g,水煎服。

2、凉血地黄汤(《外科大成》):生地18g,当归7g,赤芍9g,黄连3g,枳壳3g,黄芩4.5g,槐角9g,地榆12g,荆芥6g,升麻3g,天花粉12g,生甘草3g水煎服。

3、生地消风饮:生地18g,川芎3g,大风艾9g,白鲜皮12g,蒺藜12g,防风9g,水煎服。

4、百合固金汤(《医方集解》):生地9g,熟地9g,玄参15g,麦冬9g,当归9g,白芍9g,川贝9g,桔梗6g,百合24g,甘草6g,水煎服。

5、当归六黄汤(《兰室秘藏》):生地15g,熟地15g,黄连6g,黄芩9g,黄柏6g,黄芪18g,当归6g,水煎服。

大家都在看
清热解毒药 TOP10